关键字: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剖析风险防范
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行模式
1.扩大市场,在海外建厂或回收有关厂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投资追求的是其商品在海外有关市场份额的扩大。在海外,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打造自己商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化互联网,从而回避因国际市场波动导致的影响和风险。将工厂设在东道国,这种投资可以绕过关税,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商品可享受国民待遇,防止非关税壁垒。如海尔、TCL等企业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海尔集团在全球已打造13个生产基地,在美国、巴基斯坦两国分别设立了工业园。TCL除在越南投资过亿,2002年,又以820万欧元的价格回收了德国的施耐得公司。
2.追求低本钱,国内生产、海外销售模式。跨国企业收益增长主要靠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减少本钱两种原因来达成。技术更新可以提升生产率,减少本钱,追求收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宗旨,因此,跨国公司在进步中国家的投资多是寻求低本钱型的。而中国的优势在于丰富而便宜的劳动力资源,中国企业越来越出现一些来料加工或招商引资的合作形式。原材料来自海外,商品市场也在海外,如福耀玻璃其生产汽车玻璃的主要材料90%以上从印尼、泰国等国进口,商品60%以上销售国际市场。它的制造、研发等基地均在国内,国外直接投资均为贸易型公司;而格兰仕的策略是通过受让国际驰名品牌生产线的方法达成扩张。马上国际驰名品牌的生产线搬到中国交由格兰仕组织生产,所生产的商品再根据比这类名牌企业自己在本国生产的本钱价更低的价格卖给他们,由他们借助我们的品牌、销售互联网在海外销售。现在,格兰仕不但与200多家跨国公司打造了合作关系,而且自有品牌的商品外销的比率占总产量的70%以上。
3.策略资源型投资,以资本换资源的模式。这种国外投资的目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被投资国的策略资源,以提供本国所缺少的稀缺资源的需要。典型的是跨国公司在海湾国家投资以控制石油的提供。国内如中信集团80年代对北美森林纸浆的投资,中化在90年代对美国佛罗里达磷矿的投资,中国石油公司2002年在印尼油田和天然气的回收。因为中国现在的矿产资源多处于提供紧张状况,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自己消费量70%的原油和50%的天然气与其他的资源铁、铜、铝等紧急短缺,只有对国外能源投资,才能顺利完成国内经济进步的策略目的。
4.策略网盟型投资,以控股的方法获得利益的模式。这种对外直接投资的方法不是完全与企业的效率直接关联,可能舍弃短期的利益,以获得长期或其他方面的利益。对企业而言,因为目的和背景及策略的不同,可分为回收海外上市公司或控股海外大型企业两种方法。如新疆德隆集团控股若干个拥有庞大营销推广互联网的大型企业与美国毛瑞公司合作开发欧美电动工具及户外机械工具市场。万向集团以280万USD回收U人工智能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商)21%的股权并强制U人工智能每年需要向万向集团采购2500万USD的商品,此举不但减少U人工智能的生产本钱,还可进一步扩大U人工智能的销售量,为万向集团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
2、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四种模式剖析
截止2002年9月,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已达到6800多家,投资范围扩大到160个国家和区域,协议投资总额165亿USD。其中,中方企业投资91亿USD,主如果对国内港澳区域和美国。第二是东南亚区域,据联合国贸易和进步组织的预测,到200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将达到一年40亿USD。主如果在确保能源及家用电器行业的对外投资。就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而言,1999年全球FDI流出流量8000亿USD,其中6360亿USD流入发达国家,约占世界FDI总流量的75%,2080亿USD流入进步中国家,只占FDI总流量24%.国际直接投资趋向于流向经济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产权明晰、金融管制松、企业运行情况好、市场准入限制小的国家和区域。
因为中国主要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且政治稳定,工业基础较好,国家外汇储备充足,政策性限制渐渐降低。格兰仕、德隆等企业坚持国内生产、海外销售,充分发挥中国丰富而便宜的劳动力的优势,通过国际间的商业运作,将过剩的劳动力转化为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商品,进而转化产业优势,提高国家的角逐优势。福耀和万向的选择除去借助劳动力优势外,更关键的缘由就是部分国家的“反倾销”,及一些国家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这种模式不但加强了海外市场开发力度,而且可以防止壁垒,不受反倾销法的限制,降低征税风险。而海尔的自建营销体系模式就是坚持“世界品牌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竞争优势的焦点就是以品牌为核心的公司形象的角逐,含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国际化的形象及包装等,在经营自有国际品牌的同时,收益也随之而来。
中国的企业除去要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充分借助优势商品,如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打造国际化生产互联网,还要避免各种风险,选择合适的机会,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1][2]下一页